我最喜爱的一本经典书——《诗经》

期次:第168期    作者:2015级新闻学专业 张真   查看:550


  子曰: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“思无邪!”-----题记
   

    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纵我不往,子宁不嗣音!青青子佩,悠悠我思。纵我不往,子宁不来!挑兮达兮,在城阙兮。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!”这段美好的句子出自《诗经·郑风·子衿》,是千年前一曲动人的恋歌。《诗经》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内容上分为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三个部分,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,反映了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。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文化中,《诗经》无疑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笔。
  幼时初识《诗经》 始于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。尽管当时并未知晓其中的含义,只是跟着老师摇头晃脑的读。小时候比较乖巧听话,《诗经》 中的句子也大多很短,所以不知不觉中背诵下不少的篇目,也成为我头脑中宝贵的财富。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。每年春天,他都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,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,整理后交给太师(负责音乐之官)谱曲,演唱给周天子听,作为施政的参考。今人透过《诗经》,看到伐纣灭商的周天子的贤明,也看到普通百姓的爱情、婚姻、劳动、宴会、社会风俗等等,可以说《诗经》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。
 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,诗经中的爱情更为淳朴情深。《诗经·国风·卫风·木瓜》“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”意思是你将木瓜投给我,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。这其实并非只是为了回报,而是表示永远相爱。这首诗歌表达的是古人互赠信物的习俗,今人多认为是互赠定情的信物。《诗经》中还有有很多描写青年男女之间爱情的诗,例如《蒹葭》。有人说:“古之写相思,未有过之《蒹葭》者。相思之所谓者,望之而不可即,见之而不可求;虽辛劳而求之,终不可得也。于是幽幽情思,漾漾于文字之间。吾尝闻弦歌,弦止而余音在耳;今读《蒹葭》,文止而余情不散”。我自己最喜欢的是《诗经·国风·周南》中的《桃夭》,是《诗经》的第六篇。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”清代学者姚际恒说,此诗“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”。在我看来,这首诗歌透出的喜悦与美好大抵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了!
  《诗经》中也不乏一些激励世人树立远大志向的词句。例如,人们经常说的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”、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等等,就是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。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甫田之什·车舝》中的“高山仰止,景行景止”,比喻崇高的德行。自古人们都是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德行的,如强调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、“君子温润如玉”等等。太史公司马迁在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曾用“高山仰止,景行景止,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”来赞美孔子。
  我们都知道《诗经》是现实主义诗歌,但它也并非只是单纯描写爱情。它记载了当时百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——婚姻、劳动、祭祀、宴会、服饰、地貌、植物等等。例如,我们可以通过《魏风》中一首诗歌《十亩之田》,看到一幅桑园晚归图。暮色欲上,炊烟渐起,十亩田间是桑园,十亩田外是桑林,采桑的姑娘三五成群。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,现代社会大抵再也不会有这样生活状态了。《豳风·七月》中描写了人们一年的劳作,如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”、“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”。小时候流行斗蟋蟀,别的小伙伴都在斗蟋蟀,而我一旦抓到蟋蟀,就往床底下扔……若生于周代,我愿以采诗之官之名,摇着木铎,行走于各地之间,听一个个动人的故事,收集一首首美好的诗歌。